我忽然領悟,所謂「儀式感」原來並非等同外求實體的「儀式」,而是把內心感受好好整理、安放到下一階段的過程。
小學校門是個神秘的地方。穿過那道門,孩子好像一瞬間就長大了。
小一新生開學第三天,接孩子放學時,他突然開口:
「馬麻,妳知道今天上學時,我為什麼只有跟妳揮手一次,後來就沒有再回頭揮手了嗎?」
『不知道耶,為什麼呢?』
坦白說,那時看著他背影走遠,沒有等到回頭,心中的確有些許悵然若失。想起前一天可是頻頻回頭,十八相送——笑咪咪的那種。
「我很想回頭呀!但如果一回頭,心裡會覺得酸酸的、想掉眼淚。而且我想,如果我一直回頭,妳就會一直站在校門口,捨不得離開去工作了。」
心情感動之餘,也覺得汗顏。六歲半的孩子,對分離的理解與處理,似乎比我還成熟多了。
如同許多家長,我心疼疫情下的孩子,沒了畢業典禮,取消入學式,沒有經歷過大人傳統認知中的「好好說再見」、「熱烈歡迎」等盛大儀式。
但即使如此,他們卻也都勇敢豁達地長大了、適應了。
或許,跨越不過的其實是我們大人?
.
我忽然領悟,所謂「儀式感」原來並非等同外求實體的「儀式」,而是把內心感受好好整理、安放到下一階段的過程。
今天早上又看著跟我一樣,繼續在校門口伸長頸子,目送孩子直至身影消失的家長們,我釋然一笑。
這樣的「儀式感」或許還要個一兩週——每個人需要的時間不同——直到家長們把自己的心好好安放為止。
我轉身前往工作室,為即將來臨的燦樹颱風做好防颱準備。把盆栽、花器都移下來,固定好室外物品,搶救因颱風前夕豔陽高照、曬到有點奄奄一息的花草植物。
想想人生中需要整理安放的東西,還真不少呢。
據説今天傍晚就會發布陸上颱風警報,希望大家一切平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