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什麼顏色的情緒,都能找到安放之處。唯有接納自我,與內在小孩和解,才能持續踏上成長探索的道路。
今年台北兒童藝術節首場的購票觀戲體驗,就獻給了甫開幕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,以及明日和合製作所 Co-coism所製作的《小路決定要去遠方》。
這是以移動參與式劇場設計的作品,在購票的時候,有多種組合可以提供成人/親子選擇。三年前在2019台北兒藝節《這裡沒有大野狼》時,就帶孩子體驗過參與式劇場的形式,深深著迷於這類型打破舞台鏡框式觀演的作品;再加上小兒的穩定度和互動積極度都算不錯,這次就毫無懸念的選了親子/遊走區(無座席)票卷。
第一次踏入北藝中心,前往藍盒子的樓層,會先通過如宇宙藍光隧道般的長長電扶梯。奇異的光影色調,隔絕了外頭的酷暑,也有效地沈澱調整了進場觀眾因炎熱而浮躁的情緒。
選擇遊走區的觀眾,一進場就被告知可以自由選擇觀戲的角度與位置,而且可以隨時起身遊走,前提是只要不干擾到演員與道具的移動。這點對於無時無刻好奇心爆棚的水瓶兒來說,簡直是發現一個新大陸,還回頭忍不住跟我詢問再三:
:真的可以跑來跑去看戲嗎?
確認過眼神後,接下來的一個小時,他幾乎棄母而去,滿場飛了⋯⋯
因為遊走區的自由,觀眾可以自由移動,或遠或近,或低或高,掌握自己的觀戲角度。可以貼近演員的一顰一笑,甚至鼻息(真的就是可以這麼近),或是從遠方,彷彿全知視角般綜觀全場。意即代表,在這場演出中,每個人都能自由詮釋,不存在所謂的標準答案。
雖說是親子劇場,但從一開始劇情的鋪陳走向,就可以窺見編劇欲傳遞成熟主題寓意的企圖心。
在帶領觀眾探索情緒的橋段中,白袍爸爸醫生皮笑肉不笑的登場。他不修理頭痛,不修理牙齒痛,但修理脾氣。他不停提問,對學生們,對觀眾們提問,什麼是好?什麼是不好?什麼是乖?什麼是不乖?請作答。
一開始大家還能很輕鬆地回答普世價值中定義正面、積極的選項,但隨著提問的延伸:笑容與眼淚?唸書與玩樂?有些大膽的孩子們,開始倒戈大聲回答負面的選項,而身為大人的我,聽見自己答題的音量漸漸囁嚅猶疑。什麼才是心之所向?什麼才是成功與失敗的定義?情緒有正負,但能等於對錯嗎?
「傷心,沒有不好;孤單,沒有不好;生氣,沒有不好;因為沒有人是不好的」。
對比爸爸醫生永遠堅持假面正向的情緒,整齣劇的演出氛圍與燈光色調設計,同時擁抱了繽紛與黑暗。在許多光影特效後,迎來的是全場黑暗,而螢光書寫的橋段,是幽暗中的魔法光芒,點亮小朋友與大朋友的心與眼,更能彼此覺察與貼近。正如同每種正負情緒,都值得被溫柔地理解與接納。
「如果你很孤單,請你去找黑婆婆。如果你很傷心,請你去找黑婆婆」 。
劇中有個神秘角色,黑婆婆。小路老師的學生消失了,去找了黑婆婆,把聲音給了黑婆婆。小路也踏上了尋找黑婆婆的角色。以時空穿插的方式,小時候的小路,和長大後的小路,一起踏上了自我探尋的路程。
看似邪惡力量的黑婆婆,在劇情最後的巧思轉折之下,在孩子獨享的黑紗薄幕後舞台,露出了真正的面目。
「彩虹也有一種顏色,叫做黑色。」
原來黑色不等於邪惡,他是七彩的匯聚,是孩子能在黑暗中哭泣或沈默的溫柔保護。
終場黑婆婆現身,孩子們被彩虹包圍時,我很驚訝自己竟不自主的流下眼淚。
這不只是為兒童創作的劇,而是直接對親子喊話的劇。編導努力向大人和孩子對話,無論什麼顏色的情緒,都能找到安放之處。並且唯有接納自我,與內在小孩和解,才能持續踏上成長探索的道路。
劇中也試圖化解大人與孩子之間的對立,學習包容孩子的邏輯,接納孩子的聲音。成人不一定要扮演拯救者,讓孩子天然的想像力自由馳騁如「魔法」,能創造更多的可能性。
我想起在親子花育共學的私塾課堂中,偶爾也會遇到對孩子的創作提出「建議」與「指導」的家長。什麼是美?什麼是醜?什麼是標準答案?是老師示範的範本嗎?還是家長心中定義的完美?
有些時刻,親子之間的對立上升,衝突看似一觸即發;而更多片刻,我瞥見孩子眼睛裡的光芒逐漸黯淡,開始沈默,然後被動而麻木的聽從家長的「指導」。心疼之餘,身為講師能做的努力,是適時地將家長的注意力移回大人自己身上,為孩子爭取多一些自由喘息的空間;而退一步的家長,也才有餘裕與空間,去留意與欣賞孩子在自行探索中的成長。
《小路決定要去遠方》是長年投身兒童劇創作的編劇吳彥霆,於 2019 年臺北兒童藝術節獲得「兒童戲劇劇本創作」首獎的作品,與明日和合製作所的核心創作者洪千涵合作,今年已是第三年的演出。
很幸運暑假第一回帶孩子進劇場,就能欣賞到這部精彩的作品,編導製作團隊與演員群皆功力不俗。好戲不寂寞,相信這樣用心的製作,未來很快就會再有登台的機會,若是也喜愛親子劇的朋友們,記得持續關注囉!
主圖來源:明日和合製作所 Co-coism